频繁眨眼睛、嗅鼻子、
“吭吭”样清嗓子、
摇头耸肩、
甚至扮鬼脸
……
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经常做这些“小动作”
是因为太过调皮捣蛋,
殊不知,
这可能是抽动症发出的信号。
近日,徐州星晨妇儿医院儿童神经科就接待了一位这样的小患者。
袁院长仔细询问了凡凡的日常表现,并试图与凡凡进行沟通,但凡凡不愿意与人交流,对袁院长提出的问题也是答非所问,在看诊过程中,凡凡始终不愿意放下手中的玩具,并存在反复甩手动作,伴有清嗓子的行为。
袁院长提醒
生活中,如果发现孩子反复挤眼、眨眼的动作,一定要重视,可以先带孩子去眼科做一下检查,排除眼部疾病,如果眼科检查没有问题,一定带孩子前往神经科做进一步检查,发现问题早干预早治疗。
抽动症跟眼科有什么关系
抽动症也就是抽动障碍,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类疾病,多见于男孩,以5-12岁最为多见。主要表现为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自主、无目的、快速地肌肉抽搐,并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,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强迫障碍、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。经过系统的治疗能痊愈,但症状容易复发。
据研究发现,60%以上的患儿首发症状在眼部,具体表现为不自主眨眼、皱眉、翻白眼、“做鬼脸”等眼(面)部抽动,随后逐渐发展至面部其他部位甚至全身多处抽动,这些症状持续达一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抽动障碍。
产生抽动症的原因有哪些
很多前来看病的患儿家长最关心的就是,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?
目前抽动症的病因不明,但考虑与下列几个因素相关:
孩子经常频繁眨眼
一定是抽动症吗?
不一定。
尽管儿童眨眼与抽动症关系密切,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频繁眨眼都与抽动症有关。根据临床观察,一些眼部疾病,如倒睫、干眼、视疲劳、眼部炎症(特别是过敏性结膜炎)都是孩子频繁眨眼的常见原因。
因此,针对“儿童眨眼”的治疗,首先是要仔细鉴别眨眼以及其伴随的症状,明确具体病因并有针对性地治疗。
儿童抽动症有哪些危害?
由于抽动症容易伴发: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、情绪障碍、学习困难等共患病,影响患儿学习、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性发展,从而可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,因此对这类患儿早期干预很有必要。
如果家长使用错误的方法或者不重视,长期延误治疗,发展为慢性抽动甚至是多发性抽动,对患儿的身心危害甚大!
这些患儿常常因为自己的“眨眼”“努嘴”等异于常人的行为,承受巨大压力,经常会有害怕、紧张、敏感、易怒的表现,长期患病甚至有抑郁症倾向,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,甚至部分会形成攻击性行为。
专家介绍
上一条:跨越山海而来!海南打“飞的”来星晨的慢肺宝贝平安出院啦!
下一条:病毒退!退!退!星晨流感疫苗预约指南来啦!速戳→ |
返回列表 |